齐鲁寻琛—咋品牌楼 牌楼也叫牌坊,最早见于周朝,最初用于旌表节孝的纪念物,后来在园林、寺观、宫苑、陵墓和街道均有建造,北京是中国牌楼最多的城市。牌楼是中国建筑文化的独特景观,是由汉族文化诞生的特色建筑,又是中国特有的建筑艺术和文化载体。北京现存明清时期的牌楼有65座,其中有琉璃砖牌楼6座、木牌楼42座、石牌楼17座。现存街道上的牌楼仅有6座, 从结构上分,中国的牌楼可分为六类:第三类是石牌楼。这类牌楼以景园、街道、陵墓前为多。从结构上看繁简不一的石牌楼 ,有的极简单,只有一间二柱,无明楼。复杂的有五间六柱十一楼者。由于本身的结构特点,有的虽为三间四柱式,却只有花板而无明楼。石坊的明楼比较复杂,浮雕镂刻亦极有特色。如果石质坚细,不仅浮雕生动,而且其精细的图案历经数百年也不泯没。而石牌坊则更多是民间建造,而且设置的点位也更加多变丰富。虽然有的石牌坊是官家建造,甚至是皇上谕旨敕封,但毕竟这类石牌坊针对的内涵侧重,和以上两种牌坊是不同的,所以石牌坊的结构形式,以及附加装饰思维审美更是与之不同,而也正是没有了那些清规戒律的桎梏, 另外牌坊的“包袱”都是设置比较规范的图案。琉璃牌坊以龙题材为主,而木石牌坊就会采用各种吉祥图案。有浮雕形式,也有透雕手法。然后,是“包袱”旁边的“聚景花纹”因为是包袱图案的边框装饰,所以基本采用相对规范的变化套路。再就是梁枋上的各类雕塑,这类雕塑以石牌坊居多,而这一点,也更是我们欣赏石牌坊美的精典之处。尤其石牌坊是针对各种不同需求设立的,所以这些图案设计绝对是精美绝伦,妙笔生花。 聊起牌坊,其实北京有几个著名石牌坊,作为北京人,可能都知道(甚至说应该知道)以我个人的浅见,首先是位于中山公园的(保卫和平坊)这块牌坊。这块牌坊的故事牵扯到了历史、国耻、演变,翻新等等内容。而位于北京昌平县境内的明陵,是一处集中了13座明代皇帝陵墓的庞大陵区。整个陵区有一组总的入口,它由碑亭、石像生和多门组成一组棂门系列。处于最前的是一座石牌坊、牌坊或称牌楼。它是一种标志性建筑,它可以用做建筑群体的大门。还有在北京西郊通往戒台寺有个地名叫做“石佛”的古道,有一座石牌坊,是仅存的明代极其精美石牌坊的难得珍品。还有很多,有空细说。 “建筑除个别如纪念碑之类的以外,都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功能。建筑为人们生活、工作、娱乐等提供了不同的活动场所,这是它的物质功能。建筑业都是形态相异的实体,它以不同的造型引起人们的注视,从而产出各种感受,这是它的精神功能。建筑也是一种造型艺术,但它与绘画、雕塑不行不同。建筑的形象必须在满足物质功能的前提下,应用合适的材料与结构方式,组成其基本造型。建筑只能适应它的形象和组成的环境,表现出一种比较抽象的气氛和感受。但是,这种气氛与感受往往不能满足要求。所以,所有这些精神上要求只能通过建筑上的装饰来表达。”——楼庆西《千门之美》。从楼先生这段话中,我想应该提示我们这几层意思:1如果牌坊在很大程度上,和我们见到的纪念碑一样,似乎牌坊的精神功能更为偏重;2环境对于建筑的材料结构、基本造型只能适应,从而达到与环境“表现出一种比较抽象的气氛和感受”;3 如果达不到这种要求,那么 “所有这些精神上要求只能通过建筑上的装饰来表达。”。 庙堂之门,像我们知道的名人庙堂,至少在中国比较尊宠的有孔庙,有关帝庙。孔庙一般面前都有一座金声玉振的石牌坊,然后是孔庙第一道大门棂星门,它也是一座石牌坊,但在这里已经不是一种标志,而是两侧连着庙墙,是一座真正的大门。进棂星门之后,又有太和元气和至圣庙两座石牌坊,它们作用是应用牌坊的标志性特点,加以建筑群体的纵深感,使得进一步宣传孔庙的文化性、思想性。在曲阜,以至三孔及很多建筑,都有极其精美的石质牌坊,我想一是石质的坚固耐损,二是琉璃或者木质的牌坊和建筑本身的主旨不甚吻合,当然还有更多的原因,如果您喜欢石牌坊文化,曲阜的珍存实物,绝对是您必须要亲临现场,感同身受,才能够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伟大悠远。 兔年 立冬前 京东 云深阁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