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鲁寻琛—雕龙石柱 去山东曲阜,世人称为的“三孔”,意为孔林、孔府、孔庙。孔林是孔子家族的墓地,孔府是孔氏家族的府宅,孔庙虽然是孔氏的家庙,但是作为孔孟之道的标志性建筑,实际已经是孔孟学说的经典建筑图腾臻品,由于时间有限,在曲阜呆了不到两天,当天下车就直奔孔庙,而第二天又是早起先去的孔庙,然后上午去的孔林,下午去的孔府,而近四点来钟,又返回到孔庙。(当天步行记录近29000步排名第一)为什么呢?除了完成自己设想拍摄孔庙御路石雕的计划之外,更让我难以割舍夜不能寐的,就是孔庙内的雕龙石柱。 曲阜孔庙的大成殿高24.8米,阔45.78米,深24.89米,重檐九脊,黄瓦飞甍,周绕回廊,和故宫太和殿、岱庙宋天贶殿并称为"东方三大殿"。大成殿四周廊下环立二十八根雕龙石柱,均以整石刻成。柱高5.98米,直径0.81米,承以重层宝装覆莲柱础。大成殿四周廊下环立二十八根雕龙石柱,均以整石刻成,是曲阜独有的石刻艺术瑰宝。 龙柱原为明弘治十三年(公元1500年)敕调徽州工匠刻制,清雍正二年火灾后重刻。两山及后檐的18根八棱磨浅雕石柱,以云龙为饰,每面浅刻9条团龙,每柱72条,细心的工匠在石柱上记下了雕刻的龙的总数,共1296条。前檐的10根为深浮雕,所谓深浮雕,是由于起位较高、较厚,往往利用三维形体的空间起伏或夸张处理,形成浓缩的空间深度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,使浮雕艺术对于形象的塑造具有一种特别的表现力和魅力。每柱两龙对翔,盘绕升腾,中刻宝珠,四绕云焰,柱脚缀以山石,衬以波涛。10根龙柱两两相对,各具变化。无一雷同,造型优美生动,雕刻玲珑剔透,刀法刚劲有力,龙姿栩栩如生。这是曲阜独有的石刻艺术瑰宝,相传清乾隆皇帝来曲阜祭祀孔子时,石柱均用红绫包裹,不敢被皇帝看到,恐怕皇帝会因超过皇宫而怪罪。 大成门是文庙的最后一道大门,呈朱红色,每组扇门按照皇宫礼制共有一百零八颗门钉,以此表示孔庙建筑规制之高。"大成门"位于泮池之后,是文庙的最后一道大门,因形似古代的兵器"戟",故又称戟门。"大成"二字,出自《孟子·万章下》"孔子之谓集大成者"一语。大成门有三门,为表示对圣庙的礼敬,遇有重大仪典才开启中门,平日均以两腋出入。大成门呈朱红色,每组扇门按照皇宫礼制共有一百零八颗门钉,左右各五十四颗,因为九是阳数之极,九的倍数一百零八更是礼制中的最高者,以此表示孔庙建筑规制之高。大成门的门槛甚高,意在进大成门谒圣庙者自然小心举措、端正举止,符合圣庙谨严的气氛。其建筑的式样一般为:两边有对称的耳房,正中开门,中轴线贯穿其中。大成门有内外两对雕龙石柱,也是精美绝伦,绝世精品。 位于曲阜陋巷街北首的颜庙,又叫复圣庙,是祭祀孔子弟子颜回的庙宇。 颜回字子渊,孔子的弟子,家贫好学。公元628年(唐太宗贞观二年)尊颜回为先师。公元739年(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)追封为兖国公。公元1330年(元文宗至顺元年)加封为兖国复圣公。 颜庙始建年代不详。原建于曲阜城东北三公里的五泉庄附近。元初重建,经十年落成。元大德末,旧庙毁。公元1317年(元延佑四年)迁其至陋巷故址。公元1594年(明万历二十二年)修建,奠定现存规模。 复圣殿在仰圣门内,为庙内主体建筑。高约16米,广5间,深3间。绿瓦飞檐,彩绘斗拱,前檐下有四根浮雕盘龙石柱,平雕龙凤、花鸟。庙内还有复圣寝殿,杞国公殿,杞国公寝殿等。高耸在宽阔平坦的台基上,高17.6米,阔37.7米,深22.4米,重檐八角,九脊四坡,五脊六兽,四周回廊。大殿四周,有26根两合抱的石柱围绕。前檐下的4根石柱,每根上面深雕着两条(??)上下飞舞的神龙,中堂之上高悬一块蓝底金字巨扁,上面有乾隆御笔的"粹然体圣"四字。不过颜庙的雕龙石柱很有讲究,据我观察:一是石柱上的龙是四爪龙,也就是说是蟒而不是龙;再就是孔庙的雕龙石柱是双龙,而颜庙的龙是单龙(与传闻有异)。 雕龙石柱,在北京的皇家建筑中,我没有任何印象。在外地见过几次,但是无论是数量上、还是体量上,都无法与曲阜的雕龙石柱相形媲美。虽然这次我在泰山的天外村景区,看到了现代的雕龙石柱,体量上、数量上,甚至艺术造诣上,也是无与伦比的,但是倘若与上述的雕龙石柱差距何如的话,我意以为:毕竟在历史面前,岁月积淀的文化结晶,不是仅以形式外表能够替代和相提并论的。 兔年 深秋 京东 云深阁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