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房掠影—印纽(下) 当一块石料已经确定创作意图之后,下一步应该是在石料上勾绘出大致的图样,在这个环节上,只能说这个草稿是制作者的“一厢情愿”。等到了“雕”这个环节的时候,才能够验证,制作者的构思是否能够实现的关键环节。为什么这么说,因为当我们看到一块石料的时候,只能看见它的表面构成,色彩组合,而更深层次的石质变化,必须是剥皮见笋之后,才能够正确准确的再进行考虑,之前的构思是否合理,以至能否实现。我们大家都见过,一棵碧绿洁白的大白菜,潜藏着一个完全不一样颜色的草虫,或是黑色的蝈蝈,或是棕色的蛐蛐。好像行里面,把这种石料在隐蔽层面的突然出现,称之为“俏(翘)色”。这是在整个一大块石料之中(隐藏其间)逐渐在雕刻的过程中,突然地闪现出来,这时候究竟如何处理,或者功亏一篑前功尽弃,或者是化腐朽为神奇,易趣天功。所以我们称之为金有价,银有价,石(玉)无价,在某种意义上,也是说明了这种天造之合自然神奇,经过鬼斧神工妙手回春,使得或许一块杂质(杂色)竟然成为了一件绝世精品的神来之笔,天地绝唱。大家都知道,台湾故宫有几件镇宫之宝,其中一件就是翡翠白菜蝈蝈,这就是俏色翡翠的旷世极品。 至于说到“琢”,其实也可以讲,雕琢本身是互有关联的。而我在这里,把琢,作为玉石雕刻之后的精细打理最后工序。当一件作品完成了前期制作之后,必然要经过打磨、浸润、上光等等工序的精细处理。无论是异形石料的洗、刷、剔、润等等进一步的美化加工,还是雕刻完成的作品上色上光,蜡沁油摩,这都是一件完整的石(玉)雕作品所不可缺少的。喜欢文玩的朋友都知道:包浆。实际是在人们手中很长时间的把玩揉搓,这些料器会产生一些令人难以预估的质地变化,产生出来的那种天人合一的审美意趣,绝对又是“琢”这道工序的重要价值和意义。 这就扯远了,红楼梦里有一段,北静王爷自己把玩的一串佛珠,赏给了贾宝玉,而贾宝玉,又当作珍宝转赠给林黛玉,没成想,林黛玉说,什么臭男人拿过的东西也来给我。贾宝玉只好悻悻的收起来。我想这串佛珠,不仅是质料金贵,而且又是经过北静王爷的把玩包浆,也算是这串珠子的附加价值吧。--这也许又是一段歪批红楼吧。 兔年 教师节 京东 云深阁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