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房十八摩(13)—印纽(上) 前面的文字提到印章基本是三大类:玉玺、公章、私印。以下的这篇转载文字,对于印章的材料、形制,讲究、印池都有表述,而其中一句“纽式奇巧者,皆当多蓄,以供赏鉴。”提到了就是这篇文字想探讨的话题--印纽。 印章以青田石莹洁如玉,照之灿若灯辉者为雅;然古人实不重此,五金、牙、玉、水晶、木、石皆可为之,惟陶印则断不可用,即官、哥、冬青等窑,皆非雅器也。古鏒金、镀金、细错金银、商金、青绿、金、玉、玛瑙等印,篆刻精古,纽式奇巧者,皆当多蓄,以供赏鉴。印池以官、哥窑方者为贵,定窑及八角、委角者次之。青花白地、有盖、长样俱俗。近做周身连盖滚螭白玉印池,虽工致绝伦,然不入品。所见有三代玉方池,内外土锈血侵,不知何用,今以为印池,甚古,然不宜日用,仅可备文具一种。图书匣以豆瓣楠、赤水、椤木为之,方样套盖,不则退光素漆者亦可用,他如剔漆、填漆、紫檀镶嵌古玉,及毛竹攅竹者,俱不雅观。 印章一般都有印纽,一是为了印捺图章便于发力,一是为了印章整体的形象完美。除了个别的公章是在印章上面安装上一个印把之外,也有一些私章,因为章料的关系,没有做过多的装饰。不过以我见到的“玉玺”基本都是带着印纽的。 除了金属(陶制)质地的的印章,有可能是定型浇铸的之外,石质(各式玉料)的印纽都是随着章料本身的特质进行艺术创作的。这就说到了石料(玉料)的艺术创作,好像有这样一种说法,叫做“审、绘、雕、琢”。一块章料一旦到手之后,首先是“审”。有句话叫做“玉不雕不成器”,而究竟这块石料应该雕什么,根本没有一定之规,完全是由制作工匠“审石度是”。这里面的学问就深了去了。一方面是对石料本身的理解了解,既要了解各种石料本身的质量特性,又要了解各种石料质地纹理的构成变幻。为什么有“赌石”一说,就是你在表面是不可能完全看透石料纹理色彩的千变万化,一旦下刀之后,出现了和你预想设计完全不一样的情况出现,你怎么能够随行就势,因石利刀,别出心裁,另辟蹊径。这是“审”石的最高境界。 而即便这块石料表里如一,一览无余,那么对这块石料所呈现的形状体积、纹理层次、颜色质地,也要绞尽脑汁,发挥极致。况且,这枚印章最终的用途、所属、价位、还要有“万事不由东,累死也无功”的商业头脑,所以一枚石料的印纽制作,上面谈到的都是在制作之前,有着缜密万全的策划方案,才可动刀的。 兔年 白露 京东 云深阁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