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房十八摩(12)--篆刻。 上文书说到,刻图章学名叫篆刻,亦可称之为治印。不过平心静气的说,图章的制作工艺还是基本属于雕刻吧。除了图章具有的文化属性、艺术属性、审美属性。我想雕刻的操作,就是把以上这些属性最终得以体现的最终环节。 要说雕刻,在孩提时代还有件事可以与之并论。66年赶上了那场浩劫,红海洋的大势,使得人们对于各种宣传表现手段,都要抻一把手。想我那时才13岁,说不上有什么站队献忠的意识,只是闲来无事,觉得有些事是可以当游戏来玩的,所以就开始动手学习木刻毛老头的版画雕刻。 说版画雕刻,又难又不难。图稿不用设计,也不用描绘,当时木刻头像的宣传品,满街满地都是,捡回一张大小合适的就可以了。而木刻的材料,肯定是找不到正经的木刻木材,想来也是因地制宜。先是找到了三合板,确实利于雕刻。因为上面一层,只要沿着图案的造型边沿线,用小刀划出印记刀痕,上面一层几乎不用吹灰之力,就可以剔下来了。当第一道工序完成之后,下一道工序是拓印。把刻好的三合板图案,涂上墨汁,再压上纸,反复揉擦,最终接下来一看,虽然近似面目全非,但毕竟是自己的亲力亲为,还是非常激动的。 而后就发现,原来的图案底稿必须反着贴在木板上阴图,这样刻出来印出来才是正像阳图(这也为我以后学习篆刻写阴字有了开端之始),再就是三合板太薄,就到附近看到哪里有五合板的地方,想办法掰扯出一点来,效果又好一些。拓印的纸张,因为找不到宣纸,也只能在手头现有的范围内寻找,(胶印纸,铜版纸都试过)最后发现还是白报纸比较适合。还有一点,不能总是印黑色(墨汁),也得印红色的。就从那里知道了什么是水彩颜料(不适合)什么是水粉颜色(相对合适)当然也就从此知道了,涂多少颜料,母版上面存有多大水分,才是拓印上纸的最佳时机。甚至拓印的手法,上纸,揭纸都有了一些“自学成才”的初步实践。 长话短说。因为有了这一步的实践,等后来返城做了美工之后,也就进一步学习了相关的知识和技法。等我有了自己的房子之后,就在屋里刻了一块木匾。刻好的头一块,被朋友抢走了,不过他又给我找来一块木料,我又继续刻了一块。文字是张书范先生书写魏碑;(怹是我学书法魏碑的亲师)而云深阁取名是源自我的另一位书法亲师康雍先生,给我题写了一张“松下问童子,言师采药去,只在此上中,云深不知处”的作品,我也就因此把斗室戏称为“云深阁”。(别号云深阁主)这块木匾,至今也是自己学习木刻(治印)的一个里程碑吧。 兔年 秋日 京东 云深阁
|